醫生想當“網紅”,品牌影響力該怎樣塑造?
在醫療服務實踐中,做一名好醫生,不僅是個人品牌影響力的塑造,更為重要的是與眾不同、大醫之道的口碑才不負眾望。
本文為健康界看健日報原創文章,更多深度好文請點擊:看健日報
最近,朋友圈里不少醫生利用抖音、快手、直播這些新媒體方式,以期快速實現醫生價值最大化訴求,并試圖憑借這些傳播工具,投入豐富健康科普知識最大限度達成漲粉或增強需求用戶流量池。其實,在現今醫療健康產業趨勢下,醫生這一職業每天都在面臨新的機遇。筆者認為,對醫生來說,當前新的機遇就是如何補齊自身專業背景品牌影響力建立和優勢醫療服務產品力出圈機會的短板。而打造醫生“品牌”影響力內涵、“品質”產品力標簽,是醫生們可以期待、值得參考的價值。
醫療健康領域從不缺焦點,缺的是品牌影響力的引領
要想樹立品牌影響力,醫生要真正意識到品牌和口碑化、品牌和流量、品牌和效果轉化并非對立關系,而是由于醫生對品牌、流量以及效果的不同定義和內涵理解而引起的。
當下,醫生借助新媒體方式做業務宣傳,的確能夠為醫生業務的月活躍度帶來一定流量,但畢竟只解決了信息差問題。如果在用戶流量與業務質量之間表現出失衡的問題,比如,當醫療服務資訊不再匱乏,有越來越多人渴望專業的醫療健康指導,那么,醫生給需求用戶提供的只是醫療信息服務而不是醫療體驗服務,這種轉變醫生們究竟是如何認知的?這種品牌成效是否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其次,新媒體獲客流量方式的天花板早已顯現,開始暴露出了偏離醫學與醫生價值本真的關鍵問題,用戶流量不像是醫生自有的,而是醫生較弱的品牌和質量競爭力,致使用戶買單意愿減少或給抵消掉了。這背后反映的,正是醫生價值體系的分化。無論是現今互聯網醫療服務平臺以買量為王的商業模式,還是醫生醫療服務實踐的差異,借助新媒體方式“輕松”收獲用戶已難以為繼。
比如,以各種姿態入局醫療領域的巨頭,都在尋找一個差異化的切入點。幫助三甲醫院副高及以上的醫生生產圖文和視頻內容,門類涵蓋健康知識、疾病介紹、預防、康復護理須知等服務需求。也就是說,健康科普類視頻不只是內容的屬性,某種程度上已經是連接用戶和醫療服務的新渠道。因此,打造醫生個人品牌,靠的是秉持專業、善良、共贏的價值觀,并且有實現想法的執行力,在塑造充足的社會價值和專業技術職業發展空間過程中,做更多用戶痛點問題解決的醫療服務實踐者,才能夠被需求用戶所吸引,才有機會實現醫生個人品牌最有價值的構想。
對于醫生品牌影響力來說,任何醫生醫療服務實踐做的好不好,不在于你自己怎么宣傳,主要是靠一點一滴的實踐,一絲不茍地嚴格地建立完整的體系。當醫生已經形成了口碑,老百姓心里也就自然形成了就醫的趨向。比如醫學知識科普做的比較好的醫生,都是媒介宣傳布局的鏈路,能夠和需求用戶心理、行為兩條鏈路匹配,如不匹配,在線下不管投放多少品牌宣傳,也會形成“鏈路不連”,無法有效驅動需求用戶購買醫療服務。
醫療健康賽道是一個“慢行業”,健康科普更要慢慢深耕
不感興趣
看過了
取消
人點贊
人收藏
打賞
不感興趣
看過了
取消
打賞作者
認可我就打賞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賞作者
認可我就打賞我~
掃描二維碼
立即打賞給Ta吧!
溫馨提示:僅支持微信支付!